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场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层探索
颁奖典礼结束后,全球杨梦石逐渐忙碌起来,运动给奖杯拍照、装备南宁市某某装饰设计维修站与评委合影、创新场产发短信告知朋友......
比赛之前,设计深层杨梦石没考虑过作品能否获奖的大赛事情,但他与团队一同设计的学研相结“徒步-湖溪两用户外鞋”颇受好评,最终拿下了鞋品组的探索金奖。
6月14日,全球为期两天的运动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厦门落幕。本次大赛共有40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装备最终鞋品组、创新场产服配组分别决出金奖得主,设计深层并分享大赛的大赛百万奖金。
在杨梦石看来,学研相结与金奖的“意外之喜”相比,他更在意整个创意落地的过程,“这次比赛验证了我们这套做用户研究和样机测试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跨学科组合的南宁市某某装饰设计维修站效果非常理想。”
如何让创意落地,一场运动装备设计大赛给出了更多真实的样本,而比赛的背后,同样是一场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探索。

这双徒步-湖溪两用户外鞋的设计拿下了鞋品组的金奖。
让创意落地,鞋服也可以
一场有关运动装备的创新设计大赛,会出现哪些创意?
从溯溪专用的户外鞋,到甘蔗渣做原材料的运动鞋,从可穿戴智能运动头带,到设计独特的骑行服……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的40件入围作品中,既有解决日常生活痛点的鞋服设计,也有不少天马行空的畅想。
作为此次比赛评委之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红点奖评委鲁晓波告诉记者:“鞋服类的设计比赛不算太多,虽然相比其他工业设计,鞋服作品看起来不大,但它跟每个人的关系都更加密切,因此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方向。设计的意义也并非追求宏大,而是让设计融入人们的生活,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注入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正如鲁晓波所说,此次比赛的不少作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痛点。

Wave Rider折叠雨靴
作品《Wave Rider》提出了可折叠雨靴的概念,雨靴可以切换多种形态,从而应对小雨、中雨和暴雨等不同的雨天环境。谈到创意来源,来自清华大学的作者熊丽琦告诉记者:“我的家乡江西会有梅雨季节,出行常会受阻,我们刚好也有设计鞋子的课程,于是我就在想如何改进日常的运动鞋。”
按照熊丽琦的说法,这个作品经过了近50种方案的迭代才最终完成,“这是我第一次做鞋,和我之前接触的工业设计很不一样。从开始的建模到鞋子的尺寸和材料,自己都是一步步摸索着去做的。”

与熊丽琦相似,作品《形影相“椅”》的设计师李杰,借鉴了座椅腰托的功能,通过鞋子的结构化设计,降低老年人穿脱鞋子伴随的风险。
作为本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安踏集团创研工作室高级总监郑永先评价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洞察,产品通过有重力和没有重力两种形态变化,解决穿脱场景出现的问题,设计得非常巧妙,也非常具有东方智慧。”

郑永先
始于比赛,不止比赛
据介绍,以“MOVEvolution-动悉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大赛于去年7月启动,面向全球征集运动装备创新设计作品,聚焦“数智未来、时尚潮流、自然环保”三个方向,鼓励设计师们以更多元、更环保的方式探索和塑造运动装备的未来。
第二届大赛共收到来自200多所高校的作品2304份,与首届大赛相比增长52.18%。其中包括职业设计师的专业参赛作品618份和海外参赛作品321份,作品涵盖了运动鞋、服、配件等多个领域。
作为国内顶尖的球鞋设计师,评委之一的周世杰告诉记者:“我们二十年前参加的设计比赛,无论是赛事规模还是完善度都比现在差很多,那时也没有各领域的顶尖设计人才做评委,更没有像清华这种国内顶尖院校来参与主导比赛。从这次比赛就能看出,大家输出的作品和平时获取的养分,都有巨大的提升。”
评审环节,周世杰不止一次拿出手机给作品拍照,并告诉身边的同事:“这个作品蛮有意思的,我们问问设计师是谁,看看能不能建立个联系。”

来自清华大学的熊丽琦在阐述自己折叠雨靴的设计。
不仅如此,比赛的优秀作品不只是停留在创意阶段——随后几个月,赛事主办方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导师指导及样品制作,并于2024年9月举办获奖作品发布会。
事实上,作为安踏和清华大学一同发起的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首届比赛的优秀设计已经走在了商业化量产的道路上。
郑永先告诉记者:“第一届比赛的很多优秀作品,虽然不会1比1进行转化,但很多好的想法已经在影响我们的产品设计。比如第一届比赛的金奖作品‘花朵鞋’,我们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延展概念,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颁奖仪式当天,主办方特意设置了不同主题的学术演讲以及跨学科的圆桌论坛。

悉尼科技大学跨学科学院院长Tomitsch Martin。
学术演讲环节,悉尼科技大学跨学科学院院长Tomitsch Martin介绍了跨学科创新的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引进新的学科,通过新学科的一些理论,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创新思考。”
RETHINK FASHION创始人Domimique Simard则强调,如今的鞋服行业设计也需要重视碳中和,“运动鞋服行业的碳排放非常高,设计师必须要有可持续的观念,哪怕只是从包装开始改变,这对整个行业也是极大的促进。”
按照组委会的说法,“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不仅仅是一场设计类比赛,而是发现和培养创意人才的平台。

设计大赛上的跨学科圆桌论坛。
产学研相结合背后
本次比赛开始前,大屏幕循环播放的赛事宣传片中,反复提及一个词——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的元素从决赛评委的设置便能窥见一二。数十名的评委中,既有红点奖评委鲁晓波、国际设计联合会前主席David Grossman这类设计行业的翘楚,也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帝国理工创新设计工程学院创始院长Peter Childs这类专家学者,还有安踏品牌商品副总裁郑飞、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创意总监Paul Priestman为代表的商业精英。
2021年,安踏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创立了“清华大学-安踏集团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便是成果之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作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这样描述这次合作:“在清华与安踏的合作中,我们一起研发了运动时尚创新产品,携手打造了专业领域赛事,共创了行业IP,从产业、学术、科研各个角度都有了深度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正是清华的交叉学科特色,赋能了安踏的产业创新进步,同时安踏也为更多年轻的科研团队搭建了学术成果落地的平台。”
与高校合作,从校园中培养和挖掘人才,也逐渐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的习惯。
首届比赛,服配组的金奖获得者王雨琦在赛后加入安踏,参与了诸多奥运项目的运动装备设计。而安踏总部大厦的展示区则挂着11个展示牌,上面是安踏与各个高校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
郑永先表示:“与院校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创新深度与厚度的保证。院校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我们有足够的行业储备和对运动市场的理解。我们去年推出的很多产品都是源于与高校的合作研发,也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创新突破。我们也希望实验室中的这些研究,最后能真正服务到更多的消费者。”
巧合的是,“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的同一天,安踏集团内部也在评选2023年商品创新奖。
当国产运动品牌打出“创新牌”,来自高校的产学研结合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责任编辑:时尚)
-
【导读】晶华微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此前被查出多项信息披露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 闻言11月15日晚间,晶华微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晶华微是专业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方案供 ...[详细]
-
来源:光明网 ...[详细]
-
“这样大的风,还是头一回见到。”7月7日,山东省东明县雷庄村,63岁的沈大爷指着自家被龙卷风摧毁的瓜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家和周边的数十座瓜棚的钢结构架扭曲变形、断裂,还有的部件被龙卷风带飞到数十米外 ...[详细]
-
△菲律宾国家警察发言人法哈多 总台记者7月11日获悉,菲律宾国家警察发言人法哈多称,菲国警的反绑架组和刑事侦查组已经展开联合行动,对此前发生的中国公民遭绑架遇害案展开持续调查,并向外国同行寻求帮助。 ...[详细]
-
11月19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自然》网站www.nature.com)为什么减肥会很难?脂肪细胞存在与肥胖相关的“记忆”研究表明,即使经历了剧烈减肥,人体脂肪细胞仍可能携 ...[详细]
-
因儿子准备入党资料,陈俊杰才发现本该在8年前撤销的案底依然存在。据媒体2016年5月报道,生活在深圳的陈俊杰,因为办理证件遭遇各种不顺,查询发现自己居然留有犯罪记录———2008年曾在番禺因抢劫罪被判 ...[详细]
-
撰文丨董鑫 余晖7月8日,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对外公布。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进驻30家中管企业、5家金融单位和国家体育总局。当年9月20日至22日,二十 ...[详细]
-
我国通信领域传来捷报:以通信与智能融合为标志的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4G、5G通信链路有望具备6G的传输能力。 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 ...[详细]
-
作 者丨唐唯珂编 辑丨包芳鸣图 源丨图虫焕然一新的永辉掀开面纱。日前广东首家接受胖东来调改的永辉超市卓悦汇店在深圳开业。此前,永辉超市宣布确定首批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涉及全国10个城市,其中深圳卓悦 ...[详细]
-
当地时间7月11日,斯洛伐克北部塔特拉山的“僧侣谷”发生山体滑坡,一名斯洛伐克游客和一名波兰游客当场死亡, 另有16人受伤。 当地村民称,连日的大雨引发山体滑坡,直接摧毁了游客们的避难处。当地紧 ...[详细]